南都讯 记者汪雅云 通讯员穗体宣 7月26日上午日斗-优配,主题为“激扬青春·喜迎全运”的广州市第十九届青少年运动会在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馆落下帷幕。
本届市运会于2025年4月至7月在广州各体育场馆顺利举办,规模创下历届之最,共设41个大项、1069个小项,相比上一届28个大项、931个小项有明显增加,其中新增花样滑冰、速度轮滑、滑板、冰球、自行车等10个奥运项目,项目设置更贴合国际赛事趋势。全市11个行政区全部组团参赛,参与人员涵盖14832名运动员(上一届10190名,增长46%)、2603名教练员及2158名裁判员,赛事共产生1420枚金牌,并设置代表团金牌奖、代表团总分奖、体育贡献奖、代表团体育道德风尚奖、优秀赛区奖、学校体育贡献奖、优秀教练员贡献奖七类奖项,全面覆盖竞技成绩与综合表现评价。
本届市运会聚焦市委、市政府“拼经济、保安全、办全运、提品质”工作主线,对全市深化体教融合背景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进行集中检阅,为即将到来的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营造了浓厚氛围。回顾本届市运会,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突出亮点:
专业引领,强化组织保障组委会下设9个职能部门、纪律委员会及41个单项竞赛委员会,为赛事提供坚实组织保障。赛风赛纪严格规范。印发《关于党建引领共同构建“阳光赛场”的通知》,组织技术官员开展赛风赛纪及反兴奋剂教育培训41场次,覆盖全体裁判员、教练员及运动员代表;实施“一报告四方案一演练一熔断”安全机制,对赛前场地验收、赛中流程监督、赛后成绩公示等全流程跟踪管理,重点规范人员资质、器材标准、安保医疗等8项关键内容。反兴奋剂宣教首次全面纳入市运会,帮助青少年牢固树立“纯洁体育”理念。裁判团队专业过硬。所有项目裁判长均具备国家级以上资质日斗-优配,执裁团队均经过市锦标赛、俱乐部赛等三年实战锤炼,熟悉最新竞赛规则,保障了赛事判罚的专业性与公平性。
喜迎全运,提升赛事品质强化实战演练,将市运会攀岩、水球项目与十五运会测试赛同步举办,按照“全流程对标正赛”要求,在场地设施改造、体育展示与颁奖流程、应急响应预案等关键环节全面提升标准。同时,在所有赛场设置全运主题宣传区,强化“全民参与、喜迎全运”的社会氛围。科技赋能提升办赛精度,多项赛事引入国际先进技术设备,实现“智能办赛、精准竞赛”,有效提升赛事透明度与运行效率。
降本增效,促进体育消费推行“赛事区办”“赛事进商圈”模式,全方位降本增效“拼经济”。在“赛事区办”方面,盘活场馆资源,推动节俭办赛。由7个区分别承办市运会16个比赛项目。通过市场开发、多维宣传、融合发展等方式,实现区域形象展示与经济带动双赢。在“赛事进商圈”方面,将冰球、花样滑冰等赛事引入商业综合体,形成“体育+商业”双向互动,带动周边餐饮、零售消费,实现“赛事引流、商业增收”的良性循环。
体教融合,彰显育苗成效为促进体教融合,本届赛事新增“学校体育贡献奖”“优秀教练员贡献奖”,激励学校与教练员深度参与青少年体育工作日斗-优配,引导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同时,赛事中涌现一批优秀苗子,荔湾区花样滑冰运动员刘玉萱成为中国首位在比赛中完成内结环四周跳(4S)的女子运动员;女子乙组射击运动员庾烯煜以628.9环的成绩,超“10米气步枪60发”项目省纪录(原省纪录627.8环)。
刘玉萱在比赛中。穗体宣图
联动港澳,促进体育交流
本届市运会面向在穗就读的港澳学生开放参赛通道,共计175名港澳运动员参与游泳、乒乓球等12个项目角逐。开闭幕式均特邀港澳学生参与文艺展演。在开幕式压轴环节,港澳学生与奥运冠军杨景辉、世界冠军蔡琪子共同表演《中华体育精神颂》,将中华体育精神与岭南文化元素融合,展现“港澳一家亲、共筑中国梦”的主题,相关片段线上传播量超500万次,进一步增进了湾区体育文化交流。
杨景辉(白衣)与蔡琪子在开幕式演出中压轴献唱。穗体宣图
立体宣传,激发全民参与通过“媒体矩阵+冠军效应”双轮驱动、多维度宣传,有效提升赛事关注度与全民参与热情。委托广州广播电视台组建专业报道团队,对41个大项全程进行高清图片直播,部分赛事实行网络直播,实时呈现赛事精彩瞬间日斗-优配,平台总浏览量突破1500万次。伦敦奥运跳水冠军张雁全、东京和巴黎奥运会跳水冠军谢思埸等6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深度参与,为青少年运动员示范技术动作、分享成长经历,担任颁奖嘉宾为获奖选手颁奖,通过“冠军面对面”拉近青少年与体育偶像的距离,进一步点燃全社会关注青少年体育、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益丰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